三地试机号平台美智库报告:中国正从模仿者向创新者转变(2)
新华社上海2月24日电(记者 贾远琨、周琳)2月24日,长三角地区迎来春节后第一波返程客流高峰,但以往爬窗户、“挤棉花”的场景已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步履从容、乘降有序。记者在上海虹桥火车站采访看到,人们的返程步履越来越从容,感受到大家的行程越来越便捷。 “没想到,年初五居然在网上抢到了初六回上海的高铁车票!”从山东回上海的林先生说,“临近返程高峰,网上常常会有退票的,我就很幸运地买到了一张。” 回想过去的买票经历,不少旅客都可以用“百感交集”来形容,实现网络售票、自助售票后,旅客方便了,售票窗口也轻松不少。 从“排长队”到“手指一点”,铁路售票进入了“拇指时代”。虽然今年春运旅客较往年有所增长,但由于网上售票预售期延长为60天,加上12306网站、客户端、电话等多种购票方式的普及,车票余额信息公开透明,旅客买票更方便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上海铁路局车站售票窗口达到1326个,在93个重要客站设置1126台自动售票机,1611个客票代售点像触角一样伸进沪、苏、浙、皖各个城市的乡镇社区。互联网、自助机售票比例达到58.3%,旅客购票乘车更加方便。 网络化服务不仅覆盖了售票环节,还逐渐延伸到资讯服务。春运资讯发布方式由纸质粘贴公告和人工广播,发展到电子显示屏、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多媒体联动发布。旅客们不但可以查询列车时刻、余票信息、乘车指南等,还可实时查到未来3小时列车正晚点情况。 “京沪沿线有不少旅游景点,利用春节假期我们全家还爬了一次泰山再回上海!”老家在山东济宁的汤丽丽一家在返程途中路过泰安,他们特意提前一天动身,泰山登顶后再回上海。 随着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沪宁、合宁、京沪、沪杭等新线相继开通运营,长三角地区铁路织线成网,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都市圈凸显“同城效应”。如今,上海铁路局营业里程达到8960公里,高铁里程达到2628公里。 “以前铁路开过‘大篷车’,车上没座位,一节车挤满几百人,上厕所是最痛苦的事。有一次我实在挤不上去,就扒住车门,请人从后面把自己一脚踹进去,事后非常感激把我踹上车的那个人。”在外务工20余年的阜阳颍上县旅客黄继平苦笑着回忆。 如今,高铁动车与普通客车并驾开行,多种车型、不同票价的列车产品推出,让旅客出行有选择。在长三角,最短不到5分钟就开行一列动车。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24日上午8时,上海铁路局管内去往全国大部地区的车次均有车票,其中上海站、杭州站预售期内长途、短途各方向票额较为充裕。24、25日,上海铁路局在上海、徐州、合肥等地增开7趟春运计划外客车。目前,各趟列车车票均已开始发售。 24日中午12时30分前后,记者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看到,虽然有好几辆火车几乎前后到达,但公交、三地试机号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立体疏导,并未出现人员滞留。 记者在出租车南候车通道看到,由于公共交通选择较多,大约有三十多人正在排队,和平时排队的队伍相比并没有太多增长,过往的出租车频率也明显高于平时。 一位正在等车的王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已经55岁了,但还是选择初六就回来打工。她正在上海做月嫂,春节之后一个月的工资明显上涨,雇主还给她报销回家的出租车费。“我女儿今年结婚,所以赶紧过来帮她攒点嫁妆。” 在虹桥站地铁十号线的入口处,不少人都大包小包等待进闸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为了加快安检速度,这个进口开了两个安检通道,并采取小包、背包多名工作人员同时手检,大包、箱子上机器检查的策略,虽然人流量比平时增加了很多,但进站口并没有出现过挤的状态。 进入返程客流高峰后,出租、地铁、公交等市内交通工具也适时加开了班次和延长运行时间,保证返程路的“最后一公里”通畅。吴文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从电视上听说农村房屋可以换发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了,而且好处更多,于是便前往镇里的公共服务中心咨询并提交资料,没想到成为全国第一批、重庆第一个拿到新的不动产权证书的,还是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给自己颁的证,真是非常高兴。
第二步则要与已上天的卫星系统进行频率协调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俞太尉介绍,专门在浦东布设的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将重点为浦东海外人才引进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高管提供出入境传染病检测、健康评估等“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预计于2016年底前建成。
新华社长沙11月18日电(记者 阳建)在体验了“双十一”购物狂欢的快感后,“剁手党”们又要经历等待快递的痛感,因为快递爆仓了! 在“双十一”过去的第六天,湖南快递物流集散地长沙市长星路附近,依然排着等待卸货装货的挂车长龙。 一边是网购消费者对快递包裹翘首以待,另一边是物流货运司机抱怨等待卸货装货时间太长,而快递员更是忙得晕头转向。“双十一”快递爆仓困局年年重复?怎么破? 走进物流企业聚集的长沙市长星路,两旁停满了全国各地的挂车和货车,它们都是在等待进场卸货装货。记者在现场看到,路两边的外地货车像长龙一样排着队,使得路面变窄了一半。 一位从成都拉货过来的货车司机马师傅告诉记者,平常不需要等,车子随到随卸,而“双十一”以来,必须要等两三天才能卸货。“快递公司给我们司机每个人发一个号,轮到我们卸货时再打电话通知。我们没办法,只好睡在车上等。” 马师傅说,卸货之后本来可以马上装货返程,结果现在装货也要排队等。“平时从卸货到装货,全程只要20个小时,而现在卸货要等两三天,回城装货也要等两三天。”在这期间,他们要吃饭,还要押车,没法好好休息,快递公司也不给加钱。 还有货车司机透露,在个别快递公司的转运场所,保安的态度非常不好,货多车多时,总是对司机骂骂咧咧。更有甚者,有些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司机想快点卸货的心理,只要司机愿意出点钱,就让其“走后门”插队卸货。 “一天卸几十台车,许多是有关系或出了钱的车,而我们外地车就一直排队等着。”一位司机说。 马师傅说,一到快递高峰期,卸货装货都没有准确时间,耗费了大量时间,以后还是运别的货物靠谱些。 跟货车司机一样在煎熬等待的,还有五六天前就下单的消费者。长沙一位网购达人小丁对记者表示,他每天都查询快递物流信息,明明显示快递已到了长沙地区,但是三天了却没有任何信息更新,原来是堵在了集散仓库,没法投递。 记者走进湖南申通快递有限公司长沙转运中心的包裹分拣工作区,只见所有的传送带都在运转,员工都在忙碌着分拣。“我们现在每天都要加班,一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连晚上都要加班3个小时。”一位分拣工边说边赶着去食堂吃中饭。 湖南申通快递长沙转运中心副总经理朱海军告诉记者,该转运中心每天要进场120台挂车,处理70万件包裹,而平时的日处理量仅为22万件。为了应对,申通快递公司增加了临时仓库,临时租了很多运输车辆,并每天请了400多个临时工帮忙。 在分拣区,记者还见到了不少正在卸货分拣的大学生。长沙理工大学一位学生说,他和几个同学是看到快递公司发布的“兼职”消息而赶来帮忙的,赚点零用钱。“光一台车,就有四五十个临时工在帮忙。” 天天快递的投递员小陈告诉记者,平日里基本不用加班,每天送100多个快递,而这几天每天要送200多个快递,不加班就送不完。 目前,离“双十一”已过去六天。朱海军表示,这些堆积的快递包裹库存预计要到19日才能完成扫尾处理工作,之后就会恢复到正常处理速度。 爆仓不仅造成快递变慢递,不少包裹还出现丢失、破损的情况,导致每逢“双十一”针对快递的投诉激增。在网购消费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如何破解快递爆仓的困局,提升网购的满意度,已成为网络商家与快递行业共同的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激增的业务量,快递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处理包裹的能力,并预留一定的冗余空间。比如,引进更加先进分拣设备等,优化工艺流程,加快包裹的处理速度。 为了应对快递爆仓,湖南邮政长沙邮区中心局在“双十一”前夕启用了投资7000万元的先进流水化工艺,从组网理念、时限标准、生产流程、处理工艺等方面均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得每天的实际包裹处理能力达到30万件。 部分物流货运司机认为,各大快递企业针对“双十一”提前做好预案,额外增加人力物力,增设更多的装卸货场所,不能一味地让货车排队等待。 有消费者建议,各大电商平台要完善线下网点或仓库的配套,“双十一”前可以在全国各地的仓库或网点,特别是偏远地区储备部分热卖商品,进而实现从当地仓库直接配送或上门自取。 业内人士提出,在“双十一”期间,商家还可推出更多错峰寄递优惠服务,引导消费者让非紧急的商品避开快递高峰期。这样既享受了优惠,又保证了快递效率。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要千方百计“鼓腰包”,另一方面也要减少刚性支出,让人民生活真正有保障。